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總理李克強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近來引發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其中,部分境外媒體表達了對中國多重政策目標同時實現的擔憂。
  國家發改委相關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就“7.5%的GDP增速是否難以和結構調整並存”、“嚴控債務會否讓投資失去支撐作用”等質疑作出回應。
  調結構和穩增長不完全對立
  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速為7.5%左右,與2013年持平。有外媒指出,在改革需要承受一定陣痛的情況下,維持7.5%這一較高的GDP增速目標會導致政策受困,壓縮改革空間和力度。
  “有些人把結構調整和宏觀調控對立起來,但此舉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各國實踐中都找不到依據”,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調結構和穩增長功用不同,並非完全對立。
  他指出,中國很多結構調整背後的邏輯都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導致需求變化,需求變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因此,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和老百姓收入增加本身就是引導結構調整非常大的動力,“在經濟停滯、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的環境下,產業結構升級也會受到抑制”。
  技術創新也是結構調整的一條重要途徑。孫學工表示,研發投入和經濟增長一般呈正相關,當企業對市場持悲觀預期,為生存擔憂時,就不可能有餘力投入研發。
  孫學工強調,對中國而言,既不過高也不綳得太緊的經濟增速是對結構調整最有利的。因此,將GDP增速目標設定為兼顧需要和可能的7.5%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經濟向好的有利因素越來越多
  進入2014年,中國多個核心經濟指標遇冷。國家統計局日前披露的2月份CPI、PPI等價格指標更是顯露出中國總需求疲弱的態勢。
  不過,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強調,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有利因素會越來越多。
  他分析說,在國外,世界經濟比較明顯的複蘇態勢會讓中國外貿和企業信心得到較大提振;在國內,過去三十年經驗顯示,每一次大改革措施出台兩年後,一個新的經濟上升周期就將開啟。隨著各部門具體改革方案的陸續出台,改革對經濟增長的激發作用未來會逐漸體現,“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為明顯”。
  有基於此,宋立預測說,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在2014年第一季度就有可能逼近7.5%,第二季度可能比第一季度更低,但中國經濟在第三、第四季度會發生明顯變化,全年實現7.5%的增長是有保障的。
  投資能夠發揮穩增長關鍵作用
  房地產市場的庫存壓力、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嚴厲考核等因素所導致的投資走弱,也是一些媒體擔憂中國經濟預期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理由。
  對此孫學工指出,雖然投資方面確實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需要註意的是,2013年,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西部鐵路、城市管網、水利等重點領域投資增長,這些政策2014年才進入落實階段,將逐漸顯現出作用。
  此外,伴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中國近年來對替代勞動力的設備投資也增長較快,這既有利於結構調整,也是投資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力。
  房地產領域的投資也有望保持穩定,宋立指出,除了大面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三四線城市有望成為房地產投資領域的增長點。他指出,中央提出了三個“一億人”,其中,西部城市化的一個億主要是農民工家屬進入城市生活,其中需要政府做的投資已經在考慮當中。(完)  (原標題:發改委專家回應質疑:中國經濟有利因素會越來越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ccyyjanig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